大家從阿啡的店微店買回去的咖啡豆最后都還要經(jīng)過一個重要的步驟才能夠喝到,那就是萃取。不論你用手沖、咖啡機,其中都有一個讓人難以決定的地方——“這次要磨哪個刻度呢?”我們整理了幾個過去的數(shù)據(jù)與實驗,來告訴你要怎么決定比較好!
讓我們先來看看老大哥的規(guī)定——杯測這個可能是唯一一個有明文規(guī)定的研磨粗細的沖煮方法。根據(jù)世界精品咖啡協(xié)會(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,SCA)規(guī)定杯測的粗細度是:研磨的粗細度要有“70%~75%”的粉可以通過#20號篩網(wǎng)。#20號的粒徑是多少呢?大約是0.84mm大家可以買一個篩網(wǎng)來篩看看,會發(fā)現(xiàn)其實沒有想象中的細。
那其他的呢?Barista Hustle做過一個實驗,大致上的內(nèi)容是這樣:他們將粉分成三個大小:小于0.25mm、0.25mm-0.50mm跟0.5mm以上,代表了極細粉、細粉跟一般粉,分別操作一般的杯測過程,并且測量每個時間的萃取率。結(jié)果發(fā)現(xiàn),大部分的粉只需要大概「45秒」就會被萃取出大部分,而超過0.5mm的粉的萃取率即使在10分鐘萃取完整之后,也無法跟小于0.5mm的粉有一樣的萃取率。所以磨太粗的時候,其實你有很多好喝的風味物是根本沒有被萃取的。這也可以看到采用浸泡式的方式萃取的(像是法式濾壓壺或聰明杯),其實可以磨很細,然后萃很短的時間,就可以得到一杯還算完整的咖啡。
法式濾壓壺其實是個簡單快速的萃取方式我知道了,那就磨細吧!…真的嗎??當然我們不是做實驗,咖啡沖出來還是拿來喝的。所以盡管越細的粉“理論上”萃取率會越來越高,但實際上真的好喝嗎?大家一定有經(jīng)驗是,如果粉磨得很細拿去手沖,喝起來就很澀對吧。但明明萃取率變高了,為什么變得難喝了呢?
這邊要提到一篇2020年發(fā)表的論文,科學家針對咖啡萃取做出了數(shù)學模型。經(jīng)過一堆數(shù)據(jù)實驗模擬之后,得出的結(jié)論是:根據(jù)數(shù)學模型,我們可以得出某個粗細度該有的「理論萃取率」。但如果你實際萃取率,低于那個理論值的話,喝起來就會不好喝。所以我們可以開始把注意力放在為什么沒有萃取到那個理論值。
不患寡而患不均你在學習手沖的時候,一定常常被叮嚀說要“均勻萃取”對吧!這件事情做的好不好,正是萃取率高低的因素。當你沖煮的過程中,如果粉層中間出現(xiàn)比較大的孔洞的時候,水會因為那邊比較好通過,所以大部分的水流就更傾向通過那個孔洞,導致孔洞附近的粉被過度萃取,但其他地方的粉卻沒有被萃取的很完整,才導致了雖然萃取率上升了,但上升的不夠多,而且多出來的都是過萃的地方。所以不怕你萃的少,只怕你萃的不均勻
透過各種方式讓手沖可以更均勻的萃取那么你該怎么決定粗細度呢?知道大家不太懂數(shù)學(其實我們也不懂),家里也沒有測濃度的儀器。但有個簡單的方法可以知道你手邊的磨豆機,適合你的手沖方式的粗細度是多少。假設你手沖的方式不變,你可以試著磨細看看,如果發(fā)現(xiàn)出現(xiàn)了澀味,或是塞住完全下不去等等的情況,代表這個刻度可能太細了。但如果喝起來沒問題,沖煮也沒問題的話,就可以再往下磨細一點看看,這樣就可以測試出來啰!但你換了一個沖煮方式,可能就要重新測試一次!而且你會發(fā)現(xiàn)這樣萃取出來的咖啡的口感會更好!
手頭有在阿啡的店微店買的超高性價比的手沖口糧豆,比如甜橙3.0,那就按照上面介紹的這個方式試一試,說不定可以將這款豆子沖的更甜風味也更飽滿呢 :)
更多咖啡干貨,點擊閱讀
- 怎樣手沖咖啡更好喝?
- 鑒別咖啡豆好壞有妙招,看完分享!
- 埃塞俄比亞豆種揭秘,咖啡控必看!
- 3大咖啡制作方式詳解,看完漲姿勢 :)咖啡精品生活點擊“閱讀原文”進入阿啡的店,每天有特價好咖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