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間小屋,全年365天24小時都亮著燈,照亮每一個路過這里的心靈。
在廈門沙坡尾閑逛時,我偶然遇見了一間奇怪的咖啡館。起先,是被它花花綠綠的外墻涂鴉吸引了。只見毛坯外墻上寫著:“全年365天24小時不間歇。全開放、純免費、不關門、不關燈。共享自由溫暖空間。”
走進屋子,房間很大,有漂亮的花、文藝的畫,上下兩層。大廳墻壁上也畫著涂鴉,一樓原木桌上擺放著三套茶具,幾位客人正在喝茶聊天。樓上是個閱覽室,書架上擺滿了書,閱覽桌上鋪著花布,放著綠植,干凈、素樸、靜悄悄的。
這樣的場所竟然是免費的。我一邊贊嘆一邊不解。桌邊喝茶的一對小情侶招呼我過去喝茶。小情侶熱心為我泡了茶,告訴我,他們是從四川慕名過來喝茶的。“這是廈門的烏托邦,是理想家的家,一個永遠敞著門開著燈歡迎你來的溫暖的巢。”他們說。
原來,這間理想而溫暖的共享咖啡館,是一位80后小伙子發(fā)起的。小伙子姓邵,是名退伍軍人。當年從部隊退伍回家,生活由熱鬧的群居變成冷清的獨處,他極度不適應,于是和朋友在沙坡尾租下一間房,除了自住,也接待各路朋友。朋友們來來往往,一開始,他給每位朋友都配了把鑰匙,為方便進出。時間久了,索性就不鎖門了,私人空間逐漸變?yōu)殚_放空間。
后來,陌生人也進來歇腳了。再后來,小小的房不夠接待客人了,小邵索性就租下一間更大的房。為了省錢,他出去撿來一些別人不要的家具、舊瓷磚,自己動手改造柜子,自己刷墻、鋪瓷磚,最終將空間打造成一個沒有主人的兼具咖啡屋、茶室、書房的多功能場所。每一個進來的旅人都可以成為它的主人,自助泡茶、喝咖啡、讀書……想在那里待上多久就待多久。餓了,還可以免費使用冰箱里的食材,去廚房里自做美食,家的氛圍無處不在。
那天,和我們一起喝茶的還有一位臺灣老人。他退休之后來廈門小住,這里成了他最喜歡待的一處場所。“因為這里年輕人多,可以解悶,我多了一個說話的地方。”老人如是說。他滔滔不絕地給我們講他退休前的故事,津津有味并神采飛揚,像在描述一位傳奇人物。我接收到了他內心的喜悅,于是很乖地配合他做一名合格的聽眾。
對一個怕悶的老人來說,有人傾聽是最開心的。“‘莫蘭蒂’臺風還記得嗎?登陸廈門那年,那風,可真的嗚嗚嗚地嚇死人。附近有一對母女,住在危樓里,擔心房子要被臺風刮倒,就來這里借宿了幾天。這里不愁吃不愁睡啊。”老人說很多客人會自帶禮物過來,自發(fā)來維護這個空間。這里喝的茶、咖啡,甚至桌上的花、樓上的書、冰箱以及冰箱里的食材、廚房里的餐具全是客人們帶來或捐助的。
“沙坡尾附近有不少外來打工人員,他們也喜歡來這里休息。起初,他們不注意個人形象,夏天打著赤膊,拖著拖鞋就進來了,說話的時候,還把大臭腳擱在凳子上,被說過之后就有改變了。誰不想做個文明人呢?他們現在都會主動打掃衛(wèi)生了。”老人哈哈大笑說。在這個沒有主人的共享咖啡館里,唯一要求是每位客人得遵守《路燈守則》:不喧嘩,不浪費,隨手清理垃圾,物歸原位,離開前做好衛(wèi)生,像愛護自己的家一樣愛護這里。
在這個如沐春風的地方,我還看到墻上貼有一張A4紙,紙上寫著:“如果您是XX牌粉紅色化妝包的主人,請您與我聯系,我的電話是XXX,東西我給您收好了。”這一定是某位好心人寫給陌生失主的吧。
這間小屋,全年365天24小時都亮著燈,照亮每一個路過這里的心靈。你進來歇腳也好,過夜也行,離開時也不必留下任何聯系方式,僅記住生命里有這么一段溫暖的光陰,就已足矣。
標簽: 共享 咖啡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