單品咖啡可以追溯到咖啡原產(chǎn)地,追溯不單單是咖啡生產(chǎn)國,甚至生產(chǎn)咖啡的那塊地, 通過認識咖啡莊園主,深入咖啡原產(chǎn)地,從源頭了解咖啡產(chǎn)地故事,采購生豆。
地域風土不同,咖啡豆本身會有明顯的地域特征,亞洲、非洲、美洲這三大精品咖啡產(chǎn)區(qū)出產(chǎn)咖啡豆的風味特征也不一樣,這就是精品咖啡的魅力。
單品咖啡和產(chǎn)地有關(guān),也可以分精品和非精品咖啡,單品咖啡也可以分商業(yè)級別和精品級別。
單品咖啡給很多人的第一感覺就是——苦,然后是酸,于是小編總會聯(lián)想到中藥,但對于喜歡喝咖啡的人來說,他們會覺得手沖單品咖啡與其他咖啡相比味道更純粹更美味。
一、單品咖啡為什么要選擇手沖方式?

手沖咖啡基本都是用單一品種、單一產(chǎn)地的咖啡豆來沖泡,如藍山咖啡、巴西咖啡、哥倫比亞咖啡等,因為這樣的咖啡更能品出咖啡最原始的味道,口感層次也更豐富。
最早的手沖咖啡起源于德國,后經(jīng)日本人發(fā)揚光大,并發(fā)明了掛耳咖啡,即精選單品咖啡豆做成隨行包,而手沖咖啡的沖煮方式是德國的家庭主婦Bentz Melitta發(fā)明的。
手沖咖啡對溫度要求非常高,如果想要品嘗一杯好味的手沖咖啡,水溫是一個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,水流、時間等因素控制咖啡品質(zhì)對手沖咖啡的風味也有很大的影響。
手沖單品咖啡步驟:
準備30克研磨好的單品咖啡粉
350毫升左右93度熱水
具體步驟如下:
將濾紙放入濾杯中并用熱水淋濕濾紙后,倒入單品咖啡粉,大約以8~10秒的速度慢慢以溫度約93度的開水,從中間開始往旁邊將咖啡粉均勻淋濕,大約注入150CC 左右即可,之后靜待10秒左右,進行第三次和第四次分別加入100cc,每一次的加水都不要太快,建議每一次的加水不要太快,接下來耐心等待60秒即可飲用。

手動咖啡的好處是味道可以由自己把控,此外,還能享受到咖啡沖泡的樂趣,手沖通常以單品咖啡豆為沖煮原料,這樣能凸顯咖啡豐富的香氣與風味,因此手沖成為沖煮單品咖啡的首選方法。
二、一杯好喝的單品咖啡應(yīng)該怎么點以及如何品鑒品咖啡?
點一杯單品大致可以分為以下4個階段,沒必要像專業(yè)咖啡品評一樣說的很專業(yè),輕松一點,比如說喝起來濃一點,或者味道酸一點的,如此,店員就可以根據(jù)自己家咖啡的味道特點推薦給你最適合的咖啡:
非洲豆、美洲豆、還是亞洲豆

單品咖啡是有個性的豆子,一般精品咖啡館會有3-5種或者以上的單品咖啡豆供你選擇:
通常優(yōu)先可以選地域:非洲豆、美洲豆、還是亞洲豆
代表:曼特寧(苦),耶加有柑橘味(酸),哥斯達黎加蜜處理(甜)
然后,你可以先簡單了解下幾種常見的豆子:喜歡偏酸一些,就選肯尼亞、耶加雪菲,喜歡偏醇厚一些,就選藍山、曼特寧。還有一些甜的豆子,比如瑰夏,有著花香和紅薯風味。
哥倫比亞、尼加拉瓜、巴西 -—巧克力、堅果、焦糖
埃塞俄比亞、坦桑尼亞、盧旺達 — 甜、酸、堅果、檸檬味,有時酸澀
印度、印度尼西亞、巴布亞新幾內(nèi)亞 -—植物味、香辛味、咸
咖啡豆的產(chǎn)地主要有非洲,中南美洲,亞洲及海島地區(qū)。非洲豆大致有橘香,莓果,甘蔗清甜的酸香味,常見的有耶加雪菲,西達莫產(chǎn)區(qū)的豆子。中南美洲豆風味,中規(guī)中矩,巴拿馬豆子大多有茉莉花香,花蜜般的甜感,果酸明亮多變。哥斯達黎加則酸香柔和,帶點巧克力堅果風味。亞洲的豆子及海島風味,醇厚度比中南美洲豆與非洲豆要高,大多是中深烘焙,略帶藥草,松木,香料的低沉香氣,酸度低。海島豆清淡溫和。
處理法

日曬法:日曬的咖啡豆可讓咖啡的口感較為較為甘醇及濃郁,酸度最低,甜度明顯,醇厚度高,干凈度略低;
水洗法:水洗的咖啡口感干凈無雜味,咖啡豆通常都會帶有明亮的酸味與果香,酸度明顯,干凈度好,中等醇厚度,穩(wěn)定度高。
蜜處理則介于兩者之間,整體風味更突顯果膠的甜香與水果調(diào)性,近似芒果、龍眼、蜂蜜和榛果的香味,口感厚實但酸度較為低沉柔順,蜜處理的咖啡,比水洗的甜度更高,糖分含量較高,一般情況下,豆子上剩下的膠質(zhì)越多,甜感就越強烈。
濕刨法因為干燥時間縮短,咖啡豆的發(fā)酵期縮短,酸味大為降低,醇厚度因此增加,而且焦糖與果香明顯,略帶木質(zhì)味與藥草味。

四大處理法中,水洗的酸度最高,日曬法甜度和層次感較好,蜜處理法則介于兩者之間,濕刨法偏苦。
日曬過程是將整個咖啡果實直接曝曬;水洗則是去除果皮、果肉、果膠等以后再晾曬干燥;蜜處理就是將果肉剝?nèi)ズ?,將帶有?nèi)果皮的果實晾干,濕刨處理法則在印度尼西亞很常見,濕刨法和水相似,卻在豆體潮濕松軟,含水率高達30-35%時,脫去內(nèi)果皮,讓生豆表面直接暴露出來,再繼續(xù)曬干。
烘焙度和烘焙日期
究竟是深烘焙的單品咖啡好,還是淺烘焙單品咖啡佳? 這個問題已經(jīng)爭論的半個多世紀,畢竟眾口難調(diào)。
咖啡豆烘焙度大致可以分為以下4個階段:1、淺度烘焙;2、中度烘焙;3、中深烘焙;4、深度烘焙。

深焙和淺焙咖啡不同的火候、溫度、烘焙時間與火力曲線,使得使得醣類發(fā)生不同程度的降解、聚合等復雜的化學變化。
深烘焙咖啡與淺烘焙咖啡的甘甜香氣明顯不同,深烘焙的豆子低沉厚實,回甘重,有撲鼻而來的清香甜感,主要由舌根或者喉頭感受到;而淺烘焙的咖啡豆輕盈明亮,上揚的甜感與低沉的回甘,甜香與酸香主要呈現(xiàn)在舌尖、舌兩側(cè)與鼻腔。
「烘焙日期」
咖啡豆的烘焙日期代表著新鮮度,通常2-3天內(nèi)烘焙好的豆子都可以稱為新鮮咖啡豆 。然而現(xiàn)烘現(xiàn)買實際上并不是豆子味道最棒的時候,夾雜烘焙時的煙味、豆子本身的氣味。
剛烘焙出的熟豆有俗稱的“燥感”,主要表現(xiàn)是酸味較為尖銳,不夠圓潤,甜感還沒達到較好的狀態(tài),些微澀感在口腔盤旋。烘焙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化學反應(yīng)和物理反應(yīng)過程,還有我們未了解的變數(shù)。但是燥感是確實存在的口感。
「賞味期」
從烘焙師的經(jīng)驗來看,咖啡豆賞味期約是15天左右(具體看烘焙度),也就是過了養(yǎng)豆期后,在烘焙日期計算起7-20天內(nèi)都算風味期,也就是賞味期。
咖啡品鑒
1. 聞香
干香:將新鮮研磨的咖啡粉湊近在口鼻處,你會感知到來自不同咖啡產(chǎn)地的不同咖啡的干香。比如在拉丁美洲咖啡中你將聞到類似于堅果、黑巧克力類型的味道;而非洲產(chǎn)區(qū)的咖啡則多有花草、水果類型的風味。
濕香:將制作好的咖啡倒入杯中,閉上眼睛,慢慢地聞它的濕香,也許你會聞到堅果香、巧克力香、果香或花香。
人類在品嘗食物時的另一大誤區(qū)是,舌頭其實是無法辨別氣味的,只有當食物的香氣進入鼻腔時,你才能完整地感知到食物的味道。
劣 質(zhì):工業(yè)香精氣味、腐朽味道,泥土味等
優(yōu) 質(zhì):咖啡的香氣中包含了酒香,花香,果香等豐富的氣味,不論是咖啡粉的干香還是沖泡后的濕香,都會帶給你嗅覺上的享受。
2. 嘗風味
當咖啡喝到口中的時候,你能感到它的風味。在這方面許多愛好者,特別是剛剛開始接觸咖啡品鑒的愛好者,總認為咖啡喝著沒有聞著好。的確,咖啡液體在口中進行感官辨別是需要一定鍛煉的,但時間久了,個中的風味也就可以察覺了。
品鑒咖啡的另一大要點便是如何分辨咖啡的甜、咸、酸、苦
醇度就是我們通常說的boby,是指咖啡液表現(xiàn)的圓熟、芳醇、濃厚味道。一杯水與一杯咖啡的區(qū)別就在于,水沒有味道,不粘稠,而意式濃縮咖啡富含油脂就擁有很好的醇厚度。一杯擁有良好醇厚度的咖啡會讓香氣在口中停留的更久,尾韻更加綿長。
醇厚感不僅會影響到你的整體咖啡體驗,還會影響咖啡中芳香物質(zhì)釋放的完整度。大部分杯測師或消費者都無法明確指出哪些口感是好的、哪些口感是壞的,但至少你知道哪些是你喜歡的、哪些是你不喜歡的。在我看來,對于咖啡醇厚感的判斷因人而異。
【甜】
劣 質(zhì):苦瓜,過于苦澀
優(yōu) 質(zhì):甘甜,類似蔗糖,紅糖,焦糖,滿口生津的感覺
品鑒:帶有甜度的咖啡就像一種水果,在咖啡豆中蘊含著果糖,即便是一杯黑咖啡,在酸或苦味的背后一定有甘甜味道呈現(xiàn)出來。另外咖啡豆的不同,咖啡的回甘有輕重之分,沒有好壞,只看個人喜好。但如果回甘的味道過于干澀說明咖啡豆的質(zhì)量不佳。
【干凈度】
劣 質(zhì):雜味多
優(yōu) 質(zhì):味道純凈清新
品鑒:其實咖啡的澀味并不需要消除,而需要抑制,根據(jù)每個人的不同喜好需要抑制的程度也不同。味道較為雜亂的或有不良負面味道混入的則不夠達到凈。
【苦】
劣 質(zhì):舌根發(fā)苦,粗糙的“苦澀”
優(yōu) 質(zhì):黑巧克力般苦
品鑒:精品咖啡不存在單純的“苦”,一般我們都會粗淺地用“苦”來形容堅果味,黑巧克力味與焦糖味之中那怡人的苦味。
【酸】
劣 質(zhì):腐酸,尖酸,酸度很高,很咂嘴,醋酸
優(yōu) 質(zhì):果酸,清新的酸,圓潤的酸,柔和的酸
品鑒:“甜很容易,好酸難得”。優(yōu)質(zhì)咖啡的酸味應(yīng)該是包含在咖啡內(nèi),而不是明顯且尖利的。優(yōu)質(zhì)的咖啡往往含有大量的有機酸性物質(zhì),蘊含著如柑橘,莓果等豐富的酸味,酸的質(zhì)量是精品咖啡的重要因素。
【咸】
品鑒:其實咸味也分很多種,香氣會讓人想到咸味較重的食物,比如炒菜放鹽太多聞起來的味道,以及喝完咖啡之后杯底的氣味,聞起來咸咸的,聯(lián)想到蝦條和旺旺仙貝這一類帶有咸味的零食,諸如此類。而口感上總括就是鹽的味道。
平時做手沖和意式偶爾會嘗到以及"聞"到【咸味】(聞是指的磨粉之后的氣味),而絕大多數(shù)時候,咸味在Espresso里出現(xiàn)得比較明顯。
由于味覺的分布,酸味跟咸味,很容易被混淆, 劣質(zhì)酸與咸味很難去區(qū)分。但是跟鹽分的咸味畢竟還是不一樣的。當然有些豆,咸味本來就異常明顯,與海鹽的咸味很接近。
3.感知回味
品嘗的最后一點就是回甘,所謂的回甘,是指咖啡在口腔中和咽喉處,給大家?guī)淼挠囗崱?Х仍诤认氯ズ罂倳幸粋€味道從喉嚨處返回來,有的回味很持久很清晰,有的則很短暫很模糊。我們說較持久較清晰的回味是好的,這樣的咖啡生豆的質(zhì)量較高

一杯咖啡從聞香到飲后回甘,整個過程都沒有負面的味道,比如說:不干凈、澀口、發(fā)酵味,如果有這樣的味道我們認為這樣的咖啡是杯品不干凈的,是絕不能成為精品咖啡的。很多朋友都希望能夠盡快在杯品上面有突破,但這個突破的核心任務(wù)是能夠發(fā)現(xiàn)和抓住負面的味道。
以我個人的經(jīng)驗來講,我建議大家在品鑒咖啡之前先鍛煉大腦對芳香和口味的分類能力。你需要品嘗不同的咖啡和美食,讓自己的味覺記憶強大起來,只有這樣你的咖啡體驗才能不斷趨于完整。